文 | 郭燕、馬宇昕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電投智慧能源創新學院遠端培訓中心

創新能力培育計畫藍圖
圖片來源:太毅國際數發部

現如今,人人都在談創新,但是如何有效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仍然是一大難點。想要貫徹創新發展的理念,滿足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們一起來看看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電投智慧能源創新學院是怎麼做的。

智慧能源創新學院開發了「贏在創新」線上訓練營培訓專案,希望通過為期7周的培訓,啟發員工在創新方面有所思考、有所行動、有所實踐、有所突破。

我們以學員線、教學線、運營線、評估線為任務主線,打造專案全景圖。

整個專案設計遵循「學練達」的思路,尤其強調創新思維的實踐練習,真正將所學轉化為所用。

針對學員循序漸進的學習習慣,以及依照 ( bloom’s taxonomy ),我們設計了一套由淺入深的學習任務,主要分為「記憶 ( remember )」「理解 ( comprehension )」「運用 ( application )」「分析 ( analysis )」「評價 ( evaluation )」「創造 ( create )」六個層面,實現「創新思維」到「創新行為」再到「創新結果」的轉化。

創新能力培養:學員線、教學線、運營線、評估線構建專案全景圖
學員線、教學線、運營線、評估線構建專案全景圖,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層層深入創新學習任務
層層深入創新學習任務;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part.1 創新能力五大模型,構建基礎思維


創新思維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學員往往對創新有種「仰望星空」的感覺,在參加訓練營之初會提出「為什麼學」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員理解創新的必要性,打破固有思維,在訓練營的「學」階段,我們安排學員週一至週五進行視頻課程的學習,系統地掌握創新方法論。

然後,訓練營會開展一週一次的直播疑問解答輔導,促使學員瞭解發生的經典創新案例,進一步強化知識點,理解關鍵能力,達到「知道」層面。

記憶:五大模型打基礎

我們將教學內容分為五大模組,分別對應五個創新模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模型課程分為理論課、方法課案例課三部分,課程內容兼具廣度、深度、效度。通過不同模型的學習,學員們能夠打開思維方式,理解創新的關鍵要素,找到在工作中的創新方向。

階段1

學員通過學習維持式創新模型 ( sustaining innovation ) 和破壞式創新模型 ( disruptive innovation ) ,理解創新的基本邏輯,建立思維根基。維持式創新思維和破壞式創新是實現「舊要素,新組合」的創新模式,也是創新最基本的形式,出自「創新之父」熊彼特的基本思想。

這兩個模型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通過組合創新模型尋找單一要素,應用mece等工具進行拆解,重新組合各個要素,找到破局點後重點突破,跨過門檻值,實現正向增長。學員在學習掌握這兩個模型的基礎內容後,還需要圍繞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輸出創新方案,解決創新難點。

階段2

在構建基礎組合創新思維的基礎上,學員通過學習錯位競爭模型 (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 第二曲線模型( the second curve model ) 以及分形創新模型 ( the fractal innovation model ) ,進一步拓展知識領域,提升差異思維能力和進化思維能力。錯位競爭模型促使學員在主流價值網之外發現創新機會,選賽道、定空間、揚長處,用企業自身的優勢去進攻行業巨頭的劣勢。

第二曲線和分形創新模型讓學員反復思考,如何持續發展、避免衰敗?如何讓老產品長出新生命?

通過這三個模型的深入學習,學員們輸出4f1q(facts、feeling、finding、future、question)學習心得,持續激發創新的活力。

理解:直播答疑輔導

訓練營採用線上的方式,實現「線上、實體」的混合式培養,學員可以通過pc端、手機app、微信端等多種途徑進行學習。

由於線上學習的時間偏碎片化,我們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將大顆粒度的學習內容分解成更利於學習者消化吸收的小顆粒度內容。在課程學習之後,我們為學員配備具有資深實戰經驗和體系化創新理論能力的領教2~3名,每週進行一次賦能直播,甄選企業的優秀創新案例進行深入講解,聚焦業務痛點,幫助學員尋找工作場景中的創新突破點。

先學理論知識再學實際案例,能夠更好地説明學員理解模型應用,解決傳統培訓中存在的知識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感受創新魅力,打開創新之門。我們也會對學習全程進行跟蹤記錄,通過線上平臺收集每週的學習資料,即時瞭解學員的學習情況。過程中及時督學促學,使得培訓成效大大提升。

我們及時整合培訓過程中產生的可複用的學習資料,定期分享給學員,幫助學員積累沉澱知識!

線上平臺收集學員學習資料
線上平臺收集學員學習資料,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領教每週一次的直播賦能
領教每週一次的直播賦能,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part.2 線上測試,掌握創新行為


學員一周課程學習結束後,我們會在週末安排線上測試,用試題來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訓練營配備助教在微信群中進行日常輔導答疑,加深學員對內容的分析理解,實現「做到」層面。

運用:驗證知識掌握程度

我們都知道,學習後如何應用是培訓的一大難點,在不離開工作的前提下,需要佔用學員的工作之餘的時間去學習知識,如果沒有連貫的學習模組設計,培訓內容鬆散,學員們很可能無法堅持完成學習。

在學習每一模組知識後,如果沒有及時設置測試環節,也無法將所學轉化為所用,驗證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與以往其他訓練營不同,本次訓練營通過「自主學習 集中輔導」的模式,時間安排鬆緊結合,有效地解決了工作和學習應用安排的衝突。

線上課程的時間安排更加靈活,可借助線上學習平臺有規律地下發學習任務。由學員自定步調,選取一周內的空餘時間完成學習,每週末準時開放考試,通過周測試來幫助學員自測對創新知識的理解程度。

分析:小組共學加深理解

訓練營配備有經驗豐富的助教,他們入駐小組微信群,幫助學員複習強化知識點,答疑解惑,提供優秀學習方法,加深記憶,共學共研。助教輔導遵循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瑪律科姆·諾爾斯(malcolm.s.knowles)的成人學習理論,創造以問題為導向、協作式的最佳學習環境。

我們設置了小組制,每20~25人組成一個小組,每組儘量安排相同業務線和職務的學員,保證每個參與者各司其職、密切協作。每個小組都需要選舉一位元組長,負責督促組員學習,營造積極的小組學習氛圍。

我們還搭建有競爭性的積分體系,根據不同學習動作進行額外加分,鼓勵學員增加行為投入。在每週二公佈積分排行榜,表彰排名靠前的個人和小組,推動學員主動學習。在小組共學中,助教的角色是引導學員主動地尋找問題,探索解決方案。

因此在輔導過程中,要突出學員為主角,儘量杜絕直接建議。

其中,80%為學員自述,20%為助教提問,助教通過詢問學員是什麼、在哪裡、什麼時候、怎樣做的、為什麼做,增加學員的自主性和參與度,打破傳統的思維局限。小組內每週進行學習問題的接龍,助教會針對每位學員不同的提出內容,在群內進行一對一的回饋,因材施教。

帶組助教和學員間的高頻率互動,不僅增強了學員粘性,建立起情感連結,還確保了每位學員都能有所收穫和成長。

助教作業輔導
助教作業輔導,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part.3 反復優化,輸出精品創新成果


完成一次作業並不是終點。

為了更好幫助學員沉澱知識,我們鼓勵學員對創新作業進行多次修整打磨,直到找出實際工作可以突破的創新方向。作業的優化週期一般較長,在這過程中助教依據學員情況進行跟蹤輔導,助力產出精品創新方案,最終達到「悟道」層面。

評價:反復研習互動打磨

我們認為,經過反復研習、多次打磨而成的創新方案,能夠更好地幫助學員在實際工作中找到可以突破的創新方向,真正做到將作業實際用到業務中。

學員在初次提交創新方案後,助教會在騰訊會議中進行一對一線上指導,給出回饋意見,態度負責、講解深入,並鼓勵學員基於回饋繼續反覆優化方案。透過每週反覆優化作業,至少都要經過3~4次的打磨修改,學員才能最終輸出高品質的創新方案。

據我們統計,助教與學員一對一回饋、作業交流超過2014次,淩晨03:57還有同學與老師討論作業;週末的早上,小組成員們交流學習,或繼續加班工作,或照顧家庭,但個個都力爭學習任務一次不落。

在學員優化作業期間,我們設置了學習追蹤時間,定時督促學習,保證學員有持續產出。他們在反復優化創新方案的過程中,能夠思考所在職位的業務流程,找到流程關鍵點,發現、拆解問題,找到問題擊破點。透過將課程與企業實際連結起來,解決了傳統培訓中課程針對性不強、無法與工作情境結合的問題。

創新能力養成,學習追蹤時間
圖片來源:pexels

創造:產出創新方案

2021年至2022年期間,我們共舉辦三期創新訓練營。

培養創新人才418人,產出創新計畫書400份,輸出學習心得1122次,充分發掘企業的核心需求,幫助學員全方位提升創新思維,實現培訓效果的最大化。

訓練營提供了一個深度交流的平臺,員工在參與培訓的同時積極討論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挑戰,保證對工作內容的深入思考。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反復調整的創新方案將學習效益顯性化,提升學員的學習成就感。為了延續創新的果實,我們不斷累積優秀的創新方案,並創建素材庫,為下一期訓練營的反覆調整提供支援。透過半年後對一期學員的調研回訪,我們發現,學員回到工作職位後能夠應用模型和工具方法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有效推動了創新專案落地。

參與其中的學員談道:「以前都只是空有想法,不會用知識體系串起來,落實成具體工作。在如此煩躁的社會裡,沉下心來學點東西,還有良師答疑解惑,仿佛回到了校園時光。」

優秀創新方案,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學員對於訓練營的回饋,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贏在創新」線上訓練營聚焦當下創新目標,對專注於變革與發展的傳統電力企業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訓練營説明員工全盤瞭解了基礎創新思維邏輯,對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和困難點進行討論,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該專案推動了新市場的開拓和新技術的研發,保證了企業在能源發展中迸發創新活力。

看更多精彩案例:企業學習地圖製作,你該避開的6個陷阱【國際人資】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k8凯发天生赢家
培訓雜誌

《培訓》雜誌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管主辦著重於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前沿資訊,實踐案例,實用方法的報導與分析,探求中國企業高索質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方法和途徑。自2005年創刊以後,已成長為企業培訓專業媒體平台。

培訓雜誌qrcoede

《培訓雜誌》公眾號